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检查方法主要有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肾活检和肾功能评估。
1、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基础项目,包括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尿常规可发现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等异常成分,尿蛋白定量能评估蛋白尿的严重程度。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毫克提示可能存在肾小球损伤。部分患者需进行尿蛋白电泳以区分蛋白来源。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主要评估肾功能和免疫状态。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是分期的重要依据。血清补体C3、C4检测有助于鉴别免疫复合物性肾炎,抗核抗体等自身抗体检查可排除继发性肾炎。
3、影像学检查:
肾脏超声是常规影像学检查,可观察肾脏大小、形态和结构变化。晚期患者可见肾脏萎缩、皮质变薄。CT或MRI在鉴别诊断中具有价值,能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或血管异常。放射性核素肾图可评估分肾功能。
4、肾活检:
经皮肾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通过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常见病理表现包括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新月体形成等。活检可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但需评估出血风险,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
5、肾功能评估:
除血肌酐外,胱抑素C是更敏感的肾功能标志物。动态监测肾小球滤过率变化对疾病分期至关重要。慢性肾脏病分为5期,3期后需加强干预。同位素法测定的GFR最准确,但临床多采用CKD-EPI公式估算。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应保持低盐优质蛋白饮食,每日食盐摄入不超过5克,蛋白质以鸡蛋、牛奶等动物蛋白为主。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蛋白尿。严格监测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戒烟限酒,定期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出现水肿或尿量明显减少时及时就医。注意预防感染,疫苗接种前需咨询肾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