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种疫苗后会有哪些不良反应
接种疫苗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低热、乏力、头痛和肌肉酸痛。这些反应多为轻微且短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
1、局部红肿:
注射部位可能出现发红、肿胀或硬结,属于疫苗刺激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可用干净毛巾冷敷缓解,避免抓挠或热敷。通常48小时内自行消退,若持续扩大伴剧烈疼痛需就医。
2、低热:
体温37.3-38.5℃的发热是疫苗激活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建议多饮水、保持休息,体温超过38.5℃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持续高热超过3天或伴随寒战需排除感染可能。
3、乏力:
免疫系统应答消耗能量可能导致疲倦感,常见于接种后24小时内。保持充足睡眠,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有助于恢复。避免剧烈运动,症状多在1-2日内缓解。
4、头痛:
可能与疫苗引起的炎症介质释放有关,表现为轻度胀痛。保持环境安静,适当按摩太阳穴可缓解。若出现持续剧烈头痛伴呕吐,需警惕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5、肌肉酸痛:
部分疫苗如流感疫苗可能引起全身肌肉酸痛,与免疫应答产生的细胞因子有关。轻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温水淋浴可改善症状。合并关节肿胀或运动障碍需及时就诊。
疫苗接种后建议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避免饮酒和辛辣食物。每日监测体温变化,适量增加饮水至2000毫升以上。可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优质蛋白如鸡蛋等促进抗体生成。若出现呼吸困难、面部肿胀等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持续超过72小时未缓解,应立即就医。接种后2-3天宜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马拉松等高强度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