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和肥胖症有区别吗?看看怎么说
肥胖和肥胖症存在本质区别,肥胖是体重超标的生理状态,肥胖症则是需要医疗干预的慢性疾病。主要差异体现在诊断标准、并发症风险及治疗策略三个方面。
1、诊断标准:
肥胖通过体重指数(BMI≥28)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判定,属于体征描述。肥胖症需符合BMI标准且合并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或脂肪分布异常(如内脏脂肪堆积),需由医生结合血液检测和影像学确诊。
2、健康风险:
单纯肥胖可能仅伴随关节负担加重等机械性问题。肥胖症必然伴随病理改变,包括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睡眠呼吸暂停等代谢性疾病,其心血管事件风险是普通肥胖的3-5倍。
3、干预强度:
肥胖可通过饮食调整(如限能量平衡膳食)和运动(每周150分钟有氧)改善。肥胖症需综合治疗,包括GLP-1受体激动剂(如利拉鲁肽)、代谢手术(袖状胃切除)等医疗手段,并需长期随访并发症。
4、病理机制:
肥胖多与能量摄入过剩相关。肥胖症涉及下丘脑瘦素抵抗、肠道菌群紊乱等病生理改变,实验室可检出瘦素水平升高、炎症因子异常等客观指标。
5、转归差异:
肥胖体重下降5%-10%即可显著改善健康指标。肥胖症患者需减重10%-15%才能缓解代谢异常,且体重反弹率高达80%,需终身管理。
建议所有BMI≥28者筛查空腹血糖和肝功能,肥胖症患者每3个月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日常采用低升糖指数饮食(如燕麦、杂豆),配合抗阻训练(每周2次)改善肌肉含量。烹饪选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避免含糖饮料和深加工食品。睡眠保持7-8小时/天,睡眠不足会降低瘦素分泌。心理压力可能通过皮质醇升高促进内脏脂肪堆积,可尝试正念呼吸调节。儿童期肥胖者需重点监测骨龄发育,青春期肥胖症可能影响生长激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