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床上掉下来该怎么办
孩子从床上掉落后需立即检查是否有外伤或异常表现,处理方式主要包括观察意识状态、检查身体损伤、冷敷消肿、安抚情绪及必要时就医。常见原因包括床栏缺失、睡姿翻滚、看护疏忽、发育期活动增强及环境安全隐患。
1、观察意识:
首先确认孩子是否清醒,呼唤名字观察反应。若出现持续哭闹、嗜睡或呕吐,可能提示脑震荡,需平卧保持呼吸道通畅。婴幼儿颅骨未完全闭合,轻微碰撞也可能造成颅内损伤,观察24小时内有无异常行为变化。
2、检查损伤:
从头到脚检查有无肿胀、淤青或肢体活动受限。重点触摸头部是否有包块,检查瞳孔是否等大。四肢骨折会出现拒绝活动或异常弯曲,关节脱臼常表现为肢体不对称。皮肤擦伤可用生理盐水冲洗。
3、冷敷消肿:
对皮下血肿部位立即用冰袋隔毛巾冷敷,每次10分钟间隔1小时,避免冻伤。48小时后可改用温热敷促进吸收。头部血肿切忌揉搓,鼻腔或耳道出血可能提示颅底骨折需急诊。
4、情绪安抚:
惊吓后孩子可能出现短暂呼吸暂停或尖叫,应抱持稳定体位轻声安抚。避免剧烈摇晃,通过玩具转移注意力。持续颤抖或目光呆滞超过30分钟需警惕神经损伤。
5、就医指征:
出现喷射性呕吐、抽搐、意识模糊应立即送医。坠落高度超过90厘米、撞击硬质地面或出现熊猫眼征(眶周淤青)时,需CT排除颅内出血。婴儿囱门隆起或凹陷均属异常。
预防坠床应选择高度低于50厘米的婴儿床并安装防撞围栏,床周铺设缓冲地垫。避免在床上放置滑溜被褥,孩子独处时使用床栏。发育期儿童睡眠中可能突然翻身,建议采用睡袋限制活动范围。日常通过游戏教导安全边界意识,看护者离开时可用婴儿监护仪实时观察。定期检查床体结构稳定性,避免在疲惫或服药后单独照看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