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盘点 了解感染性腹泻的四个表现
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腹痛、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脱水。典型症状按病程发展可分为早期肠道刺激症状、炎症反应期、电解质紊乱期及严重并发症期。
1、发热:
病原体侵入肠道后激活免疫系统,体温调节中枢受内源性致热原刺激,表现为低热或高热。细菌性腹泻常见39℃以上弛张热,病毒性感染多为38℃左右中等发热。发热程度与感染严重程度正相关,沙门氏菌感染可能出现持续5-7天的稽留热。
2、腹痛:
肠黏膜炎症导致平滑肌痉挛,疼痛多位于脐周或下腹部,呈阵发性绞痛。细菌性痢疾出现里急后重感,弯曲菌感染可表现为右下腹压痛类似阑尾炎。儿童因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更易出现持续性隐痛,严重者可能出现腹膜刺激征。
3、排便异常:
霍乱弧菌感染呈米泔水样便,轮状病毒腹泻为蛋花汤样便,志贺菌感染可见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可达10-20次,侵袭性病原体导致肠黏膜损伤时,粪便可见红细胞和白细胞。部分诺如病毒感染者可能仅表现呕吐而无明显腹泻。
4、脱水:
大量体液丢失引发口渴、尿量减少,婴幼儿前囟凹陷,皮肤弹性减退。重度脱水出现眼窝深陷、血压下降等循环衰竭表现。轮状病毒感染更易引发等渗性脱水,产肠毒素性大肠杆菌可导致急性水中毒。
感染性腹泻患者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选择低渣饮食如米汤、苹果泥。急性期避免乳制品及高纤维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摄入。注意餐具消毒与手卫生,婴幼儿建议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出现持续高热、血便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老年人与免疫缺陷者更需警惕中毒性巨结肠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