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怎么治疗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胆道引流、手术干预、液体复苏、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胆道梗阻、细菌感染、胆管结石、胆道寄生虫、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早期足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关键。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甲硝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需根据血培养或胆汁培养结果调整用药。抗生素需覆盖肠道常见致病菌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
2、胆道引流:
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PTCD)解除胆道梗阻。ERCP可同时放置鼻胆管或支架引流,PTCD适用于高位胆管梗阻患者。引流能迅速降低胆管内压力,减少脓毒症风险。
3、手术干预:
对于引流无效或出现胆管穿孔、肝脓肿等并发症者,需行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或胆肠吻合术。急诊手术适应证包括化脓性胆管炎合并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等危重情况。
4、液体复苏:
严重感染患者需快速补液纠正脱水,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输液,必要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电解质紊乱常见低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需及时纠正。
3、营养支持:
急性期禁食期间给予肠外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补充维生素K改善凝血功能,蛋白质摄入量每日1.2-1.5g/kg体重。必要时添加支链氨基酸保护肝功能。
患者恢复期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酒精摄入。建议少食多餐,每日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病情稳定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肝功能、腹部超声,观察有无胆管狭窄或结石复发。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