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临床表现
静脉血栓栓塞症主要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呼吸困难及胸痛。临床表现可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两类,具体表现与血栓位置、阻塞程度及病程进展相关。
1、下肢肿胀:
深静脉血栓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为单侧下肢突发肿胀,以小腿或大腿周径增粗为特征。由于静脉回流受阻,患肢组织间隙液体积聚,按压胫骨前区可能出现凹陷性水肿。肿胀程度与血栓范围呈正相关,髂股静脉血栓可出现整个下肢弥漫性肿胀。
2、局部疼痛:
患肢持续性钝痛或痉挛性疼痛是典型表现,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多沿静脉走行分布,腓肠肌压痛(霍曼斯征阳性)提示小腿肌间静脉血栓。严重者可出现行走困难,需与肌肉拉伤鉴别。
3、皮温升高:
血栓部位皮肤温度较健侧升高1-2℃,伴发红或紫绀样改变。炎症反应导致局部代谢增强,体表红外热成像可见明显温度差异。若出现皮肤苍白、冰凉则提示动脉供血障碍。
4、浅静脉扩张:
代偿性侧支循环建立可使皮下浅静脉呈条索状突起,尤其站立时明显。慢性期可见静脉曲张及色素沉着,严重者形成静脉性溃疡。部分患者可见腹壁浅静脉扩张(克-鲍二氏征)。
5、肺栓塞症状:
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时,突发呼吸困难是最主要表现,伴随胸膜性胸痛、咯血(三联征)。听诊可闻及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严重者出现晕厥、休克。心电图显示SⅠQⅢTⅢ改变,D-二聚体显著升高。
建议高风险人群避免久坐久站,长途旅行时穿戴弹力袜并定时活动踝关节。饮食应控制钠盐摄入,增加ω-3脂肪酸比例。确诊后需严格抗凝治疗,急性期绝对卧床时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新血栓形成。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警惕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肺栓塞患者康复期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呼吸训练及循序渐进的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