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临床表现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主要表现为尿量显著减少、水电解质紊乱及代谢废物蓄积,典型症状包括尿量骤减、水肿、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和氮质血症。
1、尿量骤减:
24小时尿量少于400毫升或每小时不足17毫升是少尿期的核心特征。肾小球滤过率急剧下降导致尿液生成障碍,患者可能出现膀胱空虚感。需严格记录出入量,警惕无尿状态(24小时尿量<100毫升)提示病情恶化。
2、水肿:
水钠潴留引起颜面、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肺水肿和脑水肿。这与肾脏排水功能障碍相关,常伴随体重短期内增加。限制液体摄入量需控制在前一天尿量加500毫升以内。
3、高钾血症:
血钾超过5.5mmol/L时出现肌无力、心律失常等表现。肾排钾减少、酸中毒促使细胞内钾外移是主要原因。心电图可见T波高尖、PR间期延长等特征性改变,需紧急处理。
4、代谢性酸中毒:
血液pH值降低导致呼吸深快(库斯莫尔呼吸)、恶心呕吐等症状。肾脏氢离子排泄障碍和有机酸蓄积共同引发,动脉血气分析显示HCO3-浓度降低,BE负值增大。
3、氮质血症:
血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性升高,伴随食欲减退、意识模糊等尿毒症症状。蛋白质代谢产物无法经肾排出,每日血尿素氮上升幅度可达3.6-7.1mmol/L,需监测肾功能变化。
少尿期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限制蛋白质摄入至0.6g/kg/天,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控制钠盐摄入在2-3g/日,避免高钾食物如香蕉、土豆等。每日监测体重变化不超过0.5kg,保持口腔清洁预防感染。出现呼吸困难、意识改变等危重表现时需立即就医,必要时进行肾脏替代治疗。恢复期逐步增加饮水量至2000ml/日,适度补充水溶性维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