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什么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通过药物治疗、局部清洁护理、鼓膜修复手术、病因治疗及听力康复等方式干预。主要与细菌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免疫低下、急性炎症迁延及解剖结构异常等因素相关。
1、药物治疗:
针对细菌感染可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抗生素局部治疗,严重者需口服头孢克肟或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真菌性感染需联用氟康唑,同时配合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减轻黏膜水肿。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耳内镜评估疗效。
2、局部清洁护理:
每日使用无菌棉签清理外耳道分泌物,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可溶解脓性物质。保持耳道干燥,沐浴时佩戴防水耳塞。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鼻腔冲洗可辅助改善咽鼓管功能。
3、鼓膜修复手术:
鼓膜穿孔持续3个月未愈者需行鼓室成形术,采用颞肌筋膜或软骨膜修补穿孔。合并胆脂瘤或听骨链破坏时需实施乳突根治术,清除病变组织后重建传音结构。术后需预防感染并定期进行听力检测。
4、病因治疗: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长期使用鼻用激素控制鼻黏膜肿胀,腺样体肥大儿童可能需切除肥大体。糖尿病患者应强化血糖管理,免疫缺陷者需评估基础疾病。戒烟及避免二手烟暴露可减少黏膜纤毛功能损伤。
5、听力康复:
传导性耳聋患者术后6周需复查纯音测听,气骨导差大于30分贝可考虑佩戴助听器。长期混合性耳聋者需进行听觉训练,双侧中重度聋患者评估人工耳蜗植入适应症。康复期间避免噪音暴露及耳毒性药物使用。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维生素A、C及锌摄入促进黏膜修复,限制乳制品摄入减少分泌物粘稠度。适度有氧运动增强免疫力,但游泳等水上活动应暂停至炎症完全控制。睡眠时抬高床头20度可减轻咽鼓管压力,冬季注意耳部保暖。出现耳痛加剧、高热或面瘫等并发症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