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6.5mmol/L算高吗,需要什么控制
空腹血糖6.5mmol/L属于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前期,需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体重管理、血糖监测及必要时药物干预等方式控制。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肥胖及慢性炎症等。
1、饮食调整:
减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摄入,如白米饭、糕点等,替换为全谷物、杂豆类等低升糖指数食物。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蔬菜不少于500克,优先选择绿叶菜。控制水果摄入量,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龙眼,可选择苹果、梨等低糖水果。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避免含糖饮料。
2、运动干预:
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时心率维持在(220-年龄)×60%-70%范围。抗阻训练每周2-3次,每次8-10个动作,每个动作2-3组。避免连续两天不运动,运动前后监测血糖变化。
3、体重管理:
体重指数超过24需减重,目标为3-6个月内减轻初始体重的5%-10%。腰围男性控制在90厘米以下,女性85厘米以下。采用低能量平衡饮食,每日减少500-750千卡热量摄入。记录每日饮食和运动情况,定期测量体脂率。
4、血糖监测:
每周测量2-3次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记录波动情况。每3个月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目标控制在5.7%以下。出现多饮、多尿、乏力等症状时及时复测。定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功能。
5、药物干预:
经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后血糖仍不达标者可考虑药物。常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阿卡波糖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格列酮类增强胰岛素作用。药物需在内分泌科医师指导下使用,定期评估肝肾功能。
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学习压力管理技巧,如正念冥想、深呼吸等。每半年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眼底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神经传导速度等。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健康生活方式,相互监督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