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出血有什么症状 肠出血的常见症状须知
肠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腹痛、贫血、发热及排便习惯改变。症状发展通常从轻度隐匿性出血到大量出血,严重时可导致休克。
1、便血:
便血是肠出血最典型表现,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呈现差异。上消化道出血多为柏油样黑便,下消化道出血常见鲜红色血便或便中混有血块。少量出血可能仅表现为粪便潜血试验阳性,大量出血时可能出现暗红色血便伴血凝块。
2、腹痛:
腹痛多位于中下腹部,呈隐痛或绞痛。炎症性肠病引起的出血常伴持续性腹痛,缺血性肠病表现为突发剧烈腹痛后出现血便。肠套叠等机械性梗阻导致的出血会出现阵发性绞痛伴呕吐。
3、贫血:
慢性失血会导致缺铁性贫血,表现为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急性大出血时血红蛋白快速下降,可能出现冷汗、脉搏细速等失血性休克表现。贫血程度与出血量及速度直接相关。
4、发热:
感染性或炎症性肠出血常伴发热,如细菌性痢疾表现为高热伴里急后重,克罗恩病可能出现长期低热。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后期可能出现癌性发热。发热程度往往反映原发病的严重性。
5、排便改变:
除血便外,患者可能出现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溃疡性结肠炎常见黏液脓血便伴排便次数增多,结肠癌可能导致大便变细。部分患者会出现里急后重或排便不尽感。
出现肠出血症状需立即就医检查,完善血常规、粪便潜血、肠镜等检查明确病因。急性期应禁食并卧床休息,慢性失血患者需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恢复期建议选择低渣、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增加腹压的动作。长期贫血患者需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