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是什么

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肾脏损伤、神经系统症状及局部组织刺激。这些反应通常与造影剂渗透压、化学毒性、个体敏感性等因素相关。

1、过敏反应:

轻度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时可出现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多由碘分子直接激活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既往有过敏史或哮喘病史者风险更高。预防性使用抗组胺药物或糖皮质激素可降低发生率。

2、心血管反应:

常见一过性心动过速或血压波动,严重者可能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高渗透压造影剂可导致血管扩张和血容量重新分布,原有心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等渗造影剂可减少此类反应。

3、肾损伤:

造影剂肾病表现为血清肌酐升高,多发生在给药后24-72小时。机制涉及肾血管收缩、氧化应激及肾小管直接毒性。糖尿病、慢性肾病或脱水患者风险显著增加,检查前后充分水化是关键预防措施。

4、神经系统症状:

可能出现头痛、眩晕或短暂性意识模糊,罕见情况下引发癫痫发作。神经系统反应与造影剂通过血脑屏障的能力相关,既往有脑血管疾病者更易发生。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神经系统安全性更高。

5、局部刺激:

注射部位疼痛、静脉炎或造影剂外渗导致组织坏死。高浓度造影剂的化学刺激性和渗透压是主要原因,选择大静脉穿刺、缓慢注射可降低风险。外渗后需立即停止注射并抬高患肢。

使用含碘造影剂前需详细评估过敏史、肾功能及心血管状况,优先选择非离子型等渗造影剂。检查后建议增加饮水量促进排泄,肾功能不全者需监测肌酐变化48小时。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时需立即终止检查并给予肾上腺素抢救,轻度皮肤症状可口服氯雷他定缓解。糖尿病患者检查前需暂停二甲双胍类药物,避免加重肾损伤风险。对于必须重复检查的高危患者,两次造影需间隔至少14天。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