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骨病有哪些典型临床表现
脆骨病(成骨不全症)主要表现为骨骼脆性增加、反复骨折及骨骼畸形,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轻微外力骨折、蓝巩膜、听力下降、关节松弛和牙齿发育异常。
1、易发骨折:
患者骨骼强度显著降低,轻微碰撞或日常活动即可引发骨折,常见于长骨(股骨、胫骨)和肋骨。儿童期骨折频率最高,部分病例出生时即存在产伤性骨折。骨折愈合速度正常但易遗留畸形,反复骨折可导致肢体短缩或弯曲。
2、蓝巩膜:
90%以上患者出现特征性蓝灰色巩膜,因胶原蛋白缺陷导致巩膜变薄,透见下方脉络膜颜色所致。颜色深浅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婴幼儿期最为明显,随年龄增长可能减轻。
3、听力障碍:
约50%患者在青春期后出现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源于听骨链异常(镫骨足板骨折)或耳蜗骨化。听力下降呈渐进性,严重者需佩戴助听器或进行镫骨手术。
4、关节过度活动:
韧带松弛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异常增大,常见于手指、腕关节和膝关节。可能伴随反复关节脱位,增加运动损伤风险。部分患者存在扁平足或脊柱侧凸等骨骼畸形。
5、牙本质发育不良:
牙齿呈半透明琥珀色或灰蓝色(乳牙更明显),牙釉质正常但牙本质结构异常。患者易发龋齿、牙齿早脱,严重者需进行全口牙列修复。可能伴随颌骨骨质减少影响正畸治疗。
脆骨病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及跌倒风险,建议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日常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但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剂量以防异位钙化。骨折后应尽早康复训练防止肌肉萎缩,使用矫形器需评估皮肤受压情况。听力下降者需定期耳科检查,牙齿护理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及含氟牙膏。妊娠期患者需接受多学科联合管理以降低母婴并发症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