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吃药材可以“有事治病,无事养身”?告诫:这些养生误区需避开
最近朋友圈里刮起一股"药材养生风",有人把黄芪枸杞当零食嚼,有人用三七粉代替咖啡伴侣。药材铺子摇身一变成了"养生便利店",但那些装在精致罐子里的药材真的人人适合吗?小心养生变"养病"!
一、药材当零食?这些风险要知道
1、人参不是"充电宝"
熬夜后含参片提神?健康人群长期服用人参可能出现失眠、血压升高。尤其怕冷又爱上火的"上热下寒"体质,越补越容易口腔溃疡。
2、阿胶别当"甜品"吃
阿胶糕确实香甜可口,但脾胃虚弱的人吃多了会腹胀。更要注意市面上部分产品为降低成本,用明胶替代驴皮胶。
3、三七粉混搭有禁忌
和某些降压药同服可能引发低血压,经期女性服用可能延长出血时间。磨粉过程若卫生不达标,还可能存在微生物污染风险。
二、药材养生的三大黄金准则
1、辨体质再进补
阴虚火旺吃黄芪如同火上浇油,阳虚怕冷用菊花雪上加霜。舌苔厚腻时先健脾,盲目进补反而加重湿气。
2、遵"三因制宜"原则
因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地(潮湿地区少用滋腻药材)、因人(老人儿童减量)调整用法,切忌千人一方。
3、把握四个"度"
•频度:连服3天无效就该停
•温度:多数补药宜温服
•浓度:代茶饮药材别超10克
•程度:出现口干、便溏立即调整
三、这些药材特别容易踩雷
1、何首乌伤肝风险
生首乌未经炮制含有蒽醌类物质,医院每年都会接诊因自行服用导致肝损伤的病例。必须用制首乌且控制剂量。
2、附子毒性要当心
这味"回阳救逆"要药,需专业医师指导使用。自行煎煮时间不足或剂量过大,可能出现口舌麻木等中毒症状。
3、银杏叶直接泡水危险
路边捡的银杏叶含有致敏原,未经提取加工反而会损失有效成分。想护心脑血管建议选择标准化提取物。
四、科学养生的正确打开方式
1、首选药食同源食材
山药、莲子、百合等安全性更高,可以常出现在餐桌上,但也要注意搭配平衡。
2、学会看基础指标
血压血糖不稳定时,任何药材使用前都要咨询医生。定期体检报告比网红推荐更可靠。
3、记住三个"不"原则
•不把药材当饭吃
•不迷信"古方""秘方"
•不轻信"纯天然无毒副作用"宣传
那些装在精美礼盒里的药材,终究是"药"不是"食"。真正高级的养生,是倾听身体的声音而不是跟风网红配方。下次再看到朋友圈刷屏的"神仙养生法",不妨先问问自己的身体:你真的需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