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汗多怎么回事 中医角度了解虚汗多的原因
虚汗多可能由气虚不固、阴虚火旺、阳虚不敛、湿热内蕴、血虚失养等原因引起,虚汗多可通过益气固表、滋阴降火、温阳敛汗、清热利湿、养血补虚等方式治疗。
1、气虚不固:
气虚不固指人体元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导致汗液异常外泄。这类患者常伴有气短乏力、易感冒等症状,活动后虚汗加重。治疗需补益肺脾之气,常用黄芪、白术等药材配伍,日常可练习八段锦中的"调理脾胃须单举"动作。
2、阴虚火旺:
阴虚火旺表现为夜间盗汗、五心烦热,多因肝肾阴液不足导致虚火迫津外泄。患者多见舌红少苔、咽干口燥,可能伴随腰膝酸软。治疗宜用知柏地黄丸等滋阴降火方剂,饮食可选用银耳、百合等滋阴之品。
3、阳虚不敛:
阳虚不敛常见冷汗淋漓、汗出如珠,多因命门火衰导致津液失于固摄。患者多伴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等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完谷不化。治疗需温补肾阳,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日常可艾灸关元、命门等穴位。
4、湿热内蕴:
湿热内蕴所致虚汗多黏腻不爽,常见于长期饮酒或嗜食肥甘者。患者多伴口苦口黏、肢体困重,舌苔黄腻为其典型舌象。治疗当清热化湿,可用三仁汤加减,饮食宜选择赤小豆、薏苡仁等利湿食材。
5、血虚失养:
血虚失养型虚汗多见于失血或久病者,表现为汗出而面色无华。患者常伴头晕心悸、爪甲色淡等血虚征象,女性可见月经量少。治疗宜养血敛汗,方选归脾汤加减,食疗可用龙眼肉、红枣等补血之品。
虚汗多者日常应注意起居有常,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温补,气虚者可适量食用山药、莲子;阴虚者宜食黑芝麻、枸杞;阳虚者宜用肉桂、核桃;湿热者需忌辛辣油腻;血虚者应增加动物肝脏、菠菜等含铁食物。适度练习太极拳、五禽戏等传统导引术有助于调和气血。若虚汗持续不愈或伴随明显消瘦、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除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