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下才做ERCP检查
ERCP检查通常适用于胆道或胰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主要有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慢性胰腺炎、胆管狭窄、胰管结石等情况。
1、胆总管结石:
胆总管结石可能导致胆汁淤积、胆管炎或胰腺炎。ERCP可通过内镜取出结石,同时放置支架缓解梗阻。患者常出现右上腹疼痛、黄疸或发热等症状,超声或CT检查发现结石后需进一步确认。
2、梗阻性黄疸:
肿瘤、结石或炎症引起的胆管梗阻会导致皮肤巩膜黄染、尿液深黄。ERCP能明确梗阻部位并实施引流,同时获取组织活检。血液检查显示胆红素升高时需结合影像学评估。
3、慢性胰腺炎:
胰管狭窄或结石引发的反复腹痛、消化不良可通过ERCP进行胰管扩张或取石。该检查能直接观察胰管病变,但需注意急性发作期禁忌。患者多有长期饮酒史或高脂血症。
4、胆管狭窄:
手术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肿瘤压迫可能导致胆管狭窄。ERCP可放置支架维持胆汁通畅,同时进行胆管造影明确狭窄范围。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异常者需进一步确诊。
5、胰管结石:
胰管内结石会引发剧烈腹痛和胰腺功能不全。ERCP能清除结石并缓解胰管高压,操作中需注意预防术后胰腺炎。患者常伴有脂肪泻和体重下降等表现。
进行ERCP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及心电图检查,术后24小时禁食并监测腹痛、发热等并发症。日常应避免高脂饮食,戒酒并控制血糖,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出现持续黄疸、呕血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