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查血液中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

血常规检查血液中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血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经常会有人发现自己血小板数值偏高,有些人偏高现象不明显,基本在400以下,而有些人的数值会异常偏高,甚至达到700,800。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对此疑问,山东省血液科专家帮您解答!

血常规检查血液中血小板高是怎么回事,其实,血小板偏高是很多情况可以引起的,有生理性因素和病理性因素之分。

血小板计数的参考范围为100×10^9~300×10^9/升。血小板数量可有生理性变动并受食物成分的影响,正常人一天内的变动可相差6%~10%,冬季要比其他季节偏高;运动可促使血小板数量增多,所以运动员和重体力劳动者血液中的血小板数量相对高一些,高山居民血小板数量偏多;女性月经时减少,月经后逐渐增多;采静脉血比采毛细血管血血小板数量要多10%左右。

指导意见:一般轻度增多需要动态观察,定期复查血常规,了解血小板计数情况。

通常血小板计数大于40万,称为血小板增多,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见于慢性炎症,急性感染恢复期,大量出血后,溶血性贫血,恶性肿瘤,脾切除后等,患者血小板轻中度增多,血小板功能是正常的,去除上述病因,可短期内恢复正常;

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发现血小板显著增多,同时伴有出血,血栓形成及脾脏轻中度增大,患者表现为胃肠道出血,鼻出血较常见。

此外,血小板增多可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行骨髓穿刺检查明确。

血液病专家提醒,血小板增多的现象不可忽视小觑,出现不适症状要尽早到医院就诊,积极查找病因,明确病情,尽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降低血小板数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