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关节炎的认识误区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的常见误区主要有混淆退变与疾病、忽视早期症状、过度依赖止痛药、拒绝合理运动、误信偏方治疗。
1、混淆退变与疾病:
部分人群将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同于骨性关节炎。关节软骨随年龄增长出现磨损属于生理现象,但发展为病理性关节炎需满足关节疼痛、僵硬及影像学改变等诊断标准。单纯影像学显示的骨质增生若无临床症状,通常无需特殊治疗。
2、忽视早期症状:
患者常将关节晨僵、活动后隐痛视为疲劳表现。早期骨性关节炎症状具有间歇性特点,如膝关节久坐后起动痛、手指远端指间关节膨大等。错过早期干预时机可能导致关节畸形进展,建议出现持续两周以上关节不适时进行专科评估。
3、过度依赖止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虽能缓解疼痛,但长期使用可能掩盖病情进展并增加消化道出血风险。规范治疗需结合氨基葡萄糖等慢作用药物保护软骨,严重病例需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疼痛缓解后仍需持续进行关节功能锻炼。
4、拒绝合理运动:
错误认为运动会加重关节损伤。实际上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可增强肌肉力量,减轻关节负荷。康复医学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配合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针对性训练改善关节稳定性。
5、误信偏方治疗:
盲目采用艾灸、药酒外敷等方法可能延误病情。部分民间疗法含激素成分会导致骨质疏松,热敷不当可能加重滑膜炎。规范治疗应遵循阶梯方案,从生活方式调整到药物干预,终末期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手术。
骨性关节炎患者日常需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建议BMI保持在18.5-23.9范围;增加深海鱼类摄入补充欧米伽3脂肪酸,适量食用富含胶原蛋白的银耳、猪蹄等食物;避免长时间爬楼梯、蹲跪等动作,使用手杖分担下肢压力;冬季注意关节保暖,穿戴护膝等支具;定期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太极拳、八段锦等柔缓运动,维持关节功能。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表现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