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呛咳怎么回事 新生儿呛咳的几个原因须知
新生儿呛咳可能由喂养姿势不当、胃食管反流、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喉软骨发育不良、吸入异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方式、药物治疗、体位管理等方式缓解。
1、喂养姿势不当:
新生儿胃部呈水平位,贲门括约肌松弛,平躺喂奶易导致乳汁反流呛咳。正确做法是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奶后竖抱拍嗝15分钟。母乳喂养需注意含接姿势,避免奶流过急。奶瓶喂养应选择适合月龄的奶嘴孔洞,喂奶时奶瓶倾斜角度不超过30度。
2、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食管下段括约肌发育不完善,60%会出现生理性反流。表现为喂奶后频繁呛咳、吐奶,通常不伴哭闹。可通过少量多次喂养、增稠配方奶改善。若反流严重伴随体重不增,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胃肠动力药或抑酸剂。
3、呼吸道感染:
肺炎或支气管炎时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引发呛咳,多伴随发热、呼吸急促。需及时就医进行血常规和胸片检查。病毒感染以对症支持为主,细菌感染需使用抗生素治疗。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翻身拍背帮助排痰。
4、喉软骨发育不良:
先天性喉软化症患儿吸气时喉部组织塌陷,产生特征性呛咳声,类似鸡鸣样。轻症多在6-12个月自愈,喂养时保持半坐位。严重者需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促进软骨发育,极少数需喉部成形术。
5、吸入异物:
呛奶时乳汁误入气管会导致剧烈呛咳、面色青紫。应立即采用头低脚高位拍背,必要时使用婴儿专用吸痰器。预防关键在于避免在哭闹时喂奶,早产儿或唇腭裂患儿需使用特殊防呛奶瓶。
日常护理需注意保持环境温度24-26℃,湿度适宜。喂奶间隔2-3小时,单次奶量不超过胃容量(体重kg×30ml)。选择防胀气奶瓶,喂奶后30分钟内避免换尿布等体位变动。观察呛咳频率和伴随症状,若出现呼吸暂停、持续发绀、喂养困难等需急诊处理。定期进行儿童保健检查,评估生长发育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