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会诊断出结核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通常由结核杆菌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诊断依据主要有脑脊液检查异常、影像学特征性表现、结核病史或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
1、脑脊液检查:
腰椎穿刺获取脑脊液是确诊关键,典型改变包括压力增高、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多、蛋白质含量升高及葡萄糖降低。脑脊液抗酸染色或培养检出结核杆菌可确诊,但阳性率仅约10%-30%。
2、影像学特征:
头颅CT或MRI可见基底池强化、脑积水、脑梗死或结核瘤。增强MRI对脑膜增厚和微小结核结节更敏感,约半数患者出现脑底池蛛网膜下腔异常强化,此为特征性表现。
3、结核病史:
约60%患者存在活动性肺结核或其他肺外结核感染史,儿童多未接种卡介苗或有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史。肺部X线或CT发现陈旧性或活动性结核病灶可辅助诊断。
4、结核菌素试验:
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提示结核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出现假阴性。γ-干扰素释放试验特异性更高,不受卡介苗接种影响,阳性结果支持结核感染诊断。
5、分子生物学检测:
脑脊液结核杆菌DNA-PCR检测灵敏度达50%-80%,特异性超过95%,6小时内可获结果。GeneXpertMTB/RIF技术还能同步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对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确诊后需严格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避光。饮食需高热量高蛋白,如鱼肉蛋奶配合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康复期可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认知训练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全程督导服药至少12个月,定期复查肝肾功能与视力,密切观察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