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都有哪些?

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有那么多,为什么会出现急性血小板减少的情况呢?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是人类血液的三种主要细胞,其中血小板参与凝血,它和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合作,在血管受伤时,能及时帮助止血。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血小板数量是相对稳定的,在某些疾病影响下血小板数量会减少到低于正常范围,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血小板减少症。那急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都有哪些?

1、血小板生成不足:

可见于某些病理情况如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白血病(AL)以及感染等时,或者由于某些毒物或药物如苯、二甲苯、环磷酰胺等的有害作用,骨髓内巨核细胞的增殖或生长成熟发生障碍,可引起血小板生成不足和数量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晚期,急性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放疗及化疗后的骨髓抑制,骨髓中生成的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破坏过多:

见于某些药物如磺胺、氯霉素、安基比林等的作用或感染时,通过免疫机制,体内产生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和数量减少。还可见于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TTP)、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系统性红斑狼疮(SLE)、HIV-1相关血小板减少症。

3、血小板分布异常: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脾机能亢进或脾肿大时,血小板在脾内阻留过多,致使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

由于引起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有很多,不仅仅只局限在这三个原因,所以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里治疗,不可盲目治疗,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饮食营养,多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争取早日康复。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