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别的中耳炎的病因是什么
中耳炎病因因类型不同存在差异,主要包括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三类,分别与细菌病毒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长期炎症反复发作等因素相关。
1、急性中耳炎:
主要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所致。常见于感冒后鼻腔分泌物倒流,儿童因咽鼓管短平更易发病。伴随耳痛、发热症状,需抗生素治疗控制感染。
2、分泌性中耳炎:
因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导致咽鼓管通气功能障碍,中耳腔负压形成积液。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可通过鼻喷激素减轻黏膜水肿,严重者需鼓膜置管引流。
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多由急性炎症迁延不愈或鼓膜穿孔反复感染引起。铜绿假单胞菌等耐药菌感染常见,伴随耳漏、耳鸣。需局部清创联合滴耳液治疗,骨质破坏者需行鼓室成形术。
4、气压性中耳炎:
航空飞行或潜水时外界气压骤变,咽鼓管调节失衡导致中耳内外压差。可通过咀嚼、吞咽动作缓解,反复发作需检查鼻咽部结构异常。
5、结核性中耳炎:
结核分枝杆菌经血行或咽鼓管感染,表现为鼓膜多发性穿孔伴苍白肉芽。需规范抗结核治疗,合并乳突骨质破坏时需手术清除病灶。
预防中耳炎需加强呼吸道防护,感冒时避免用力擤鼻。儿童需定期筛查腺样体肥大,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入耳。出现持续耳痛、听力下降应及时耳鼻喉科就诊,避免长期使用棉签掏耳破坏外耳道自洁功能。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C增强黏膜抵抗力,鼻塞时可尝试盐水鼻腔冲洗保持咽鼓管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