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后反流性胃炎引发哪些疾病
手术后反流性胃炎可能引发胆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胃溃疡、贫血、Barrett食管等疾病。
1、胆汁反流性胃炎:
胃部手术后可能破坏幽门括约肌功能,导致胆汁反流入胃。胆汁中的胆盐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引发黏膜充血水肿。患者常出现上腹灼痛、呕吐胆汁等症状。治疗需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和促胃肠动力药物。
2、食管炎:
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可造成食管黏膜损伤。主要表现为胸骨后烧灼感、反酸嗳气。长期反流可能导致食管狭窄,需通过抑酸治疗和抬高床头等生活方式干预。
3、胃溃疡:
胃酸和胆汁持续刺激可导致胃黏膜缺损。典型症状为餐后上腹痛,可能伴随黑便。胃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治疗需结合抑酸药物和胃黏膜修复剂。
4、贫血:
慢性胃炎影响铁吸收,溃疡出血导致铁丢失,均可引发缺铁性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面色苍白。需补充铁剂并治疗原发病,严重者需输血治疗。
5、Barrett食管:
长期胃食管反流可导致食管下段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属于癌前病变。患者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反流症状加重。需定期胃镜监测,必要时行射频消融治疗。
术后反流性胃炎患者需注意少食多餐,避免高脂、辛辣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2小时,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可适当食用山药、南瓜等保护胃黏膜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精神紧张。出现持续腹痛、呕血、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