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是怎么回事 两大病因引发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可能由母婴垂直传播、医源性感染两大病因引起,可通过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方式干预。
1、母婴垂直传播:
病原体通过胎盘或产道从母体传给胎儿是主要传播途径。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母亲存在绒毛膜羊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或胎膜早破超过18小时时,新生儿感染风险显著增加。这类感染多在出生后72小时内发病,需立即静脉注射青霉素类或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同时监测生命体征。
2、医源性感染: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的侵入性操作是重要诱因,气管插管、脐静脉置管等破坏皮肤屏障后,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易引发迟发型感染。早产儿因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中招。治疗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万古霉素等药物,并尽早拔除留置导管。医院需严格执行手卫生与消毒隔离制度。
日常护理需保持环境清洁温湿度适宜,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接触婴儿前严格洗手,避免亲吻新生儿面部与手部。注意观察体温、奶量、精神状态变化,出现拒奶、黄疸加重或呼吸暂停需立即就医。出院后定期随访血常规与炎症指标,预防接种需按计划延迟至感染控制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