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有什么症状,怎么治疗和缓解
颈椎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头晕头痛等,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颈椎病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椎间盘退变、颈椎劳损、骨质增生、外伤等因素引起。
1、颈部疼痛:
颈椎病最常见的症状是颈部疼痛,可能伴随僵硬感,活动受限。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背部,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会加重不适。早期可通过热敷、按摩缓解,严重时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2、上肢麻木:
神经根受压可能导致上肢麻木或刺痛感,常见于手指和手臂。症状可能在夜间加重,影响睡眠质量。物理治疗如牵引可减轻压迫,必要时需营养神经药物干预。
3、头晕头痛:
椎动脉受压会引起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甚至恶心。症状常在转头时突然发作,可能伴随耳鸣。改善颈椎稳定性是关键,可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4、运动障碍:
严重颈椎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行走不稳等运动功能障碍。这与脊髓受压有关,属于晚期表现。需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考虑椎管减压手术。
5、自主神经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心慌、视力模糊等自主神经紊乱表现。这些症状易被误诊,需结合颈椎影像学检查确诊。治疗需针对颈椎病变本身,同时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长时间低头,每40分钟活动颈部;睡眠时选择高度适中的枕头,保持颈椎自然曲度;可进行游泳、羽毛球等有益颈椎健康的运动;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寒冷季节注意颈部保暖,避免受凉诱发症状加重。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症状持续恶化,建议及时就诊骨科或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