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是人体十分重要的细胞,一旦血小板减少就会给人们身体带来一些问题。多数人在确诊血小板减少后都不知道这个病到底是什么病,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得上的呢?为了消除大家心中的疑问,我们今天一起来看一下血小板减少是啥病?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呢?
血小板又名血栓细胞,是一种从巨核细胞上脱落的细胞质小块,具有止血作用。(采用血小板直接计数法时低于10^10/L)的现象。通常情况下,血小板<50×10^9/L时,即存在皮肤、黏膜出血的危险性;<20×10^9/L时,有自发性出血的高度危险性;<10×10^9/L时则有极高度危险性。
1、遗传因素
通过表明血小板减少患者及其直系健康的家属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学缺陷,也再次证明了血小板减少疾病的出现可能与遗传有很大关系,也在提醒一些体质不好或者是自身患有此病的人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准确治疗,避免把此病遗传给自己的孩子。
2、病毒感染
急性型血小板减少患者多发生在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如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癌等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疾病出现;其中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明显增高,也证明是病毒抗原引起的。
3、脾脏因素
通过医学发现脾脏可能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部位之一,而当脾脏产生大量抗血小板抗体时,人们正常血小板经过脾脏与抗血小板抗体结合而出现过敏情况,致敏血小板极易被吞噬细胞所吞噬,因此患者周围血中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
4、其他因素
此外还有一些因素像HIV感染,输血后会出现紫癜,新生儿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内凝血性疾病如产科并发症、癌症、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创伤性脑损害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殿,溶血性尿毒综合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严重感染伴败血症。
血小板减少对人体的伤害是很大的,希望在生活中能引起人们的重视。此外,绝大多数血小板减少与营养无关,因此,饮食方面并不需要特殊注意。只有少数营养性疾病会导致血小板减少,例如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这些情况也需要确诊后进行相应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