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减退有哪些临床症状
肝功能减退的临床症状主要有消化系统异常、皮肤黏膜改变、凝血功能障碍、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症状。
1、消化异常:
肝功能减退会导致胆汁分泌减少,影响脂肪消化吸收,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腻、腹胀腹泻。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尤其在进食高脂食物后加重。长期营养不良可能引发体重下降,伴随维生素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缺乏。
2、皮肤改变:
胆红素代谢障碍引发黄疸,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雌激素灭活减少导致蜘蛛痣和肝掌,常见于前胸和手掌大小鱼际。皮肤干燥瘙痒与胆汁酸沉积刺激神经末梢有关,严重者可见抓痕和色素沉着。
3、出血倾向: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减少,表现为牙龈出血、鼻衄、皮下瘀斑。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外伤后出血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发生消化道出血,与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有关。
4、代谢紊乱:
糖代谢异常表现为餐后血糖升高与空腹低血糖交替出现。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低蛋白血症,引发下肢水肿和腹水。脂溶性维生素缺乏可能引起夜盲症、骨质疏松或出血倾向加重。
5、神经症状:
氨代谢障碍引发肝性脑病,早期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颠倒,进展期出现定向力障碍、扑翼样震颤。严重者可发展为昏迷,与血氨升高透过血脑屏障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相关。
肝功能减退患者需保证每日每公斤体重1.2-1.5克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类、蛋清及乳制品。限制钠盐摄入在每日2-4克以减轻水肿,避免坚硬粗糙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适量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可改善代谢,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加重肝脏负担。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意识改变或呕血等急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