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创可贴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使用创可贴时需注意五个事项
使用创可贴需注意伤口清洁、贴合方式、更换频率、过敏反应及特殊部位处理五个事项。
1、伤口清洁:
使用前需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清除泥沙或异物,避免细菌滋生。若伤口较深或污染严重,应就医处理,不可自行贴敷。酒精或碘伏消毒后需待皮肤干燥再粘贴,否则影响粘合效果。
2、贴合方式:
粘贴时保持创可贴中心区域完全覆盖伤口,四周平整无褶皱。关节部位使用时需半屈曲状态粘贴,避免活动时脱落。防水型创可贴需按压边缘增强密封性,普通型需避开潮湿环境。
3、更换频率:
普通创可贴每12-24小时更换一次,遇水污染或卷边需立即更换。防水型最长不超过48小时,长时间贴敷可能导致皮肤浸渍。观察伤口渗出液浸透敷料达50%时,应提前更换。
4、过敏反应:
胶布过敏者应选择低致敏材质的创可贴,使用前在手腕内侧测试。出现皮肤瘙痒、红肿或水疱需立即停用,并用冷毛巾湿敷缓解症状。儿童及敏感肌肤建议选用透气性更好的网状设计产品。
5、特殊部位处理:
面部伤口优先使用窄条型创可贴,避免遮挡视线或影响表情。指尖受伤可采用交叉缠绕法固定,足底伤口需选加厚耐磨款式。烧伤、动物咬伤或化脓性伤口禁止使用创可贴。
日常可备置不同尺寸的创可贴,存放于阴凉干燥处避免胶性失效。运动时选择弹性纤维材质增强固定性,冬季寒冷环境下粘贴前可预热包装袋提升粘附力。伤口愈合期保持局部干燥,愈合后涂抹维生素E乳液减少胶痕残留。糖尿病患者或血液循环障碍者使用期间需密切观察伤口变化,出现疼痛加剧或分泌物异常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