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颤是怎么回事,严重吗

老年人心颤可能由心房颤动、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电解质紊乱、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引起,严重程度需根据具体病因及并发症判断。心颤可通过药物治疗、电复律、导管消融、生活方式调整、原发病控制等方式干预。

1、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心颤最常见原因,与年龄相关的心房纤维化、炎症反应有关。患者可能出现心悸、乏力等症状,长期未控制可能引发脑卒中。治疗需使用抗凝药物如华法林、利伐沙班等预防血栓,配合控制心室率的药物。

2、冠心病:

心肌缺血导致心脏电活动异常,可能诱发心颤。这类患者常伴有胸痛、气促等心肌缺血表现。需通过改善冠状动脉供血治疗基础疾病,如使用硝酸酯类药物,严重者需血运重建手术。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增强心肌兴奋性,引发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多伴有消瘦、多汗等甲亢症状。治疗需先控制甲状腺功能,常用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

4、电解质紊乱:

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电解质异常会干扰心肌电传导。常见于长期利尿剂使用者或消化吸收障碍的老年人。纠正电解质失衡通常能缓解症状,需定期监测血钾、血镁水平。

5、药物副作用:

某些支气管扩张剂、抗抑郁药等可能延长QT间期诱发心律失常。老年人因药物代谢慢更易受影响。发现药物相关性心颤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老年心颤患者需限制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诱发症状。日常监测脉搏是否规整,记录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需严格控制基础疾病。若出现持续心悸伴头晕、意识模糊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评估卒中风险。长期管理需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根据医生建议调整抗凝治疗方案。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