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处长了个疙瘩很痛是怎么回事
耳根处疼痛性疙瘩可能由毛囊炎、皮脂腺囊肿感染、淋巴结炎、痤疮或疖肿引起,可通过局部消毒、抗生素治疗、切开引流等方式处理。
1、毛囊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的毛囊化脓性炎症,表现为红肿热痛的丘疹或脓疱。需保持局部清洁,避免挤压,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莫匹罗星软膏等外用抗菌药物,严重者需口服头孢类抗生素。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导管阻塞形成的囊性肿物,继发感染时出现明显压痛。未感染时可观察,合并感染需口服多西环素抗炎,形成脓肿需由医生行切开引流术,术后定期换药预防复发。
3、淋巴结炎:
耳周淋巴结对头面部感染的免疫反应,触诊有弹性肿块伴压痛。需治疗原发感染灶,如扁桃体炎或中耳炎,医生可能开具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局部热敷可缓解症状。
4、痤疮:
激素变化导致皮脂分泌旺盛,毛孔堵塞形成炎性痘痘。避免用手触碰,医生可能开具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顽固性痤疮需配合口服异维A酸治疗。
5、疖肿:
深层毛囊的葡萄球菌感染形成质硬结节,中心可见脓栓。早期可外敷鱼石脂软膏促进化脓,成熟后需由医生无菌排脓,禁忌自行挤压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日常需注意耳部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选择透气性好的寝具。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增加维生素A、C含量丰富的深色蔬菜。若肿块持续增大、伴随发热或视力改变,应立即就诊排查恶性病变。耳周皮肤较薄,任何处理均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切勿盲目使用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