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细菌性痢疾的发生
预防细菌性痢疾可通过注意饮食卫生、加强个人防护、改善环境卫生、接种疫苗及及时就医等方式实现。细菌性痢疾主要由志贺菌感染引起,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1、饮食卫生:
避免生食或半生食海鲜、肉类,食物需彻底加热至中心温度超过70摄氏度。水果蔬菜需用流动清水冲洗并去皮,不饮用未经煮沸的生水。外出就餐选择卫生条件良好的餐馆,避免食用街头摊贩的凉拌菜或冷饮。
2、个人防护:
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接触污染物后需消毒。照顾患者时应佩戴手套,患者餐具需单独煮沸消毒。儿童玩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品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擦拭。
3、环境管理:
保持厕所清洁并安装防蝇设施,农村地区需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垃圾需密闭存放并及时清运,消灭苍蝇蟑螂等病媒生物。洪水等灾害后需对污染环境进行漂白粉喷洒消毒。
4、疫苗接种:
福氏志贺菌减毒活疫苗可用于2岁以上高危人群,保护率约70%。军人、医务人员、托幼机构工作者等职业暴露人群建议接种,前往痢疾流行区的旅行者应在出发前4周完成免疫程序。
5、早期干预:
出现腹泻、发热、里急后重等症状时需立即就医,确诊患者需隔离治疗至症状消失后48小时。密切接触者需医学观察7天,托幼机构发生病例时应关闭班级进行终末消毒。
日常可适量食用大蒜、马齿苋等具有抗菌作用的食物,保持规律作息以增强免疫力。夏季避免暴饮暴食,冰箱存放食物不超过3天。集体单位应建立传染病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出现水样便每日超过6次或伴有血便、持续高热等情况需急诊处理,婴幼儿及老年人更需警惕脱水风险,可备口服补液盐应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