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无痛胃镜要喝利多卡因
无痛胃镜检查前口服利多卡因主要用于麻醉咽喉部黏膜、抑制呕吐反射并润滑内镜通路。利多卡因的作用机制包括局部麻醉、降低咽喉敏感性和减少机械刺激反应。
1、咽喉麻醉:
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剂可阻断咽喉部神经传导,涂抹于咽后壁能有效减轻内镜通过时的疼痛感。其麻醉效果可持续30-45分钟,完全覆盖检查过程,避免患者因疼痛产生抗拒动作导致操作风险。
2、抑制呕吐:
咽部迷走神经受到刺激会触发呕吐反射,利多卡因通过抑制神经末梢兴奋性,显著降低胃镜插入时引发的干呕反应。这对存在敏感型咽反射的患者尤为重要,能确保内镜顺利进入食管。
3、润滑作用:
胶浆剂型的利多卡因具有物理润滑特性,可减少内镜与消化道黏膜的摩擦阻力。这种双重作用既保护黏膜完整性,又帮助操作者更顺畅地推进内镜,尤其有利于观察贲门及十二指肠球部等解剖弯曲部位。
4、协同镇静:
虽然静脉麻醉已实现无痛效果,但利多卡因的局部作用能与全身麻醉药物产生协同效应。这种组合可减少丙泊酚等镇静药物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风险,特别适合老年或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
5、预防痉挛: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喉痉挛或支气管痉挛,利多卡因通过阻断胆碱能神经传导,松弛平滑肌组织。该作用对哮喘病史患者具有保护价值,可避免检查过程中气道突发性收缩。
检查前2小时需严格禁食禁水,避免麻醉状态下发生误吸。术后咽喉麻木感消退前应暂缓进食,建议选择温凉流质饮食24小时,避免过硬、过热食物刺激黏膜。检查后出现持续咽喉疼痛或吞咽困难需及时就医评估,日常可练习腹式呼吸帮助缓解检查带来的紧张情绪。有过敏史者应提前告知医生调整用药方案,长期服用抗凝药物患者需评估黏膜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