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是怎么得的?白血病患者不仅受到疾病本身的伤害,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还有可能受到感染,进而导致并发症出现,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对于白血病患者而言,身体各个部位都有发生感染的可能,包括口腔,牙龈,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败血症。那么,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白血病是怎么得的?
1.由于存在诸多易感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变迁,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感染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血液病专家介绍,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感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病原菌由外源性转向内源性,条件致病菌增多,感染增多,耐药菌株增加,多重耐药,混合感染多;临床表现常不典型,不易形成局部化脓病灶,易扩散,可涉及多器官系统,败血症、肺炎等严重感染多,病情凶险,死亡率高,常规抗菌治疗效果差。
2.由于患者往往合并免疫功能低下、中性粒细胞缺乏等,一旦发生感染,其临床症状、体征并不典型,局部感染的证据(如脓肿、炎症反应等)可能缺乏。虽然血液肿瘤患者疾病本身可以发热,但大部分患者发热的原因还是感染。发热常常是患者感染后的首要表现,有时甚至是唯一表现,可低热,也可出现高热,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高热前常伴有寒战,此时进行血培养,可提高细菌检出率。
3.由于越来越多的患者使用静脉导管,导管处皮肤破损及皮下通道,为细菌入侵提供了条件。导管感染的发生率约7%~16%,应用静脉高营养时更多见。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也可为革兰阴性菌或真菌等。导管感染的判定常比较困难,发热很常见,特别是当患者出现败血症表现,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无效时,应高度怀疑导管感染的可能。
4.由于表皮葡萄球菌对硅胶表面有较强吸附性,可在导管上形成多糖蛋白质复合物或粘质层,抗生素对此很难奏效,常需拔除导管后,感染才能得以控制。拔除后的导管需及时进行培养,已证实临床判断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5.感染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负相关,且与中性粒细胞减低的持续时间相关,当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5×109/L时,感染的危险明显增高。因此,对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中等度发热时应予高度重视。
白血病是怎么得的?无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是白血病患者的重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如一旦感染,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会很快下降,引起出血、贫血急剧加重等症状,甚至会出现危象。一旦出现这些情况,应及时去医院接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