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足癣是什么引起的 脚足癣的主因揭晓
脚足癣主要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真菌接触、足部潮湿、免疫力低下、皮肤屏障受损及遗传易感性。
1、真菌接触:
皮肤癣菌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或污染的公共物品传播,如共用拖鞋、浴池地板等。红色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种,其孢子可在潮湿环境中长期存活,接触后易引发感染。
2、足部潮湿: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或运动后未及时清洁,导致足部汗液积聚。潮湿环境破坏皮肤弱酸性保护膜,促进真菌繁殖。糖尿病患者及多汗症患者更易因此诱发脚足癣。
3、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时,皮肤对真菌的防御能力下降。此类患者不仅易感染,还可能出现顽固性反复发作,常伴随甲癣等并发症。
4、皮肤屏障受损:
足部外伤、湿疹或过度清洁破坏皮肤完整性,为真菌侵入创造条件。表现为趾间浸渍、足跟皲裂等症状,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出现脓疱和蜂窝组织炎。
5、遗传易感性:
特定基因型人群对皮肤癣菌更敏感,如HLA-DR4抗原阳性者。这类患者家族中常有多人患病史,感染后症状较重且治疗周期较长。
保持足部干燥清洁是预防关键,建议选择吸湿排汗的棉质袜子,每日更换并阳光暴晒。公共场所避免赤脚行走,洗澡后彻底擦干趾缝。饮食可适当增加富含锌的海产品和坚果,有助于皮肤修复。症状持续或加重时需及时就医,避免交叉感染和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