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专家表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外周血小板显著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临床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下面由专家给大家详细讲解:

一、急性型

多为10岁以下儿童,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

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二、慢性型

多为20-5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发病前常无明显诱因。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

严重者可有消化道、颅内出血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病程较长,部分病人可反复发作迁延数年,自行缓解者少见。

三、急性和慢性的差异

急性型ITP:起病前1-2周常有病毒感染史。起病急骤,可伴发热、畏寒、怕冷,突然发生广泛严重的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表现有哪些?皮肤出血表现为全身瘀点或瘀斑,密集色红,以四肢及易于碰撞部位多见,严重者可融合成片甚或形成血肿,鼻、齿龈出血也较为常见,还可伴有胃肠道、泌尿系出血等,颅内、脊髓及脑膜出血较少见,但如见有口腔、舌大片紫斑或血疱,又伴见头痛或呕吐,往往为颅内出血先兆,要特别警惕。一般出血程度与血小板减少程度成正比。

通过上述专家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了一定的了解,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会产生很多并发症,影响自己的身体健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