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吗
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时需手术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抗生素治疗、瓣膜修复术、瓣膜置换术、清除感染灶手术及并发症处理。
1、抗生素治疗:
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通常首选静脉注射抗生素,需根据血培养结果选择敏感药物,疗程一般持续4-6周。常见用药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万古霉素,治疗期间需监测体温和炎症指标变化。
2、瓣膜修复术:
当病变导致瓣膜穿孔或腱索断裂但结构破坏较轻时,可通过外科手术修复受损瓣膜。该方式能保留自体瓣膜功能,术后抗凝治疗周期较短,适用于二尖瓣或三尖瓣的局部病变。
3、瓣膜置换术:
对于瓣膜严重毁损、巨大赘生物或反复栓塞者,需切除病变瓣膜并植入人工瓣膜。机械瓣耐久性强但需终身抗凝,生物瓣无需长期抗凝但使用寿命约10-15年,需根据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
4、清除感染灶:
手术需彻底清除瓣周脓肿、赘生物等感染组织,必要时同期处理心肌脓肿或传导系统病变。术中采用含抗生素溶液冲洗创面,术后继续足量抗生素治疗以防止复发。
5、并发症处理:
出现心力衰竭、栓塞事件或耐药菌感染等并发症时,急诊手术可改善预后。脑栓塞患者需评估出血风险后择期手术,合并肾衰竭者需调整抗生素剂量并考虑血液净化辅助治疗。
术后需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菌血症,定期进行心脏超声复查。恢复期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增强心肺功能,饮食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促进伤口愈合。长期随访需监测人工瓣膜功能、凝血指标及心功能状况,出现发热或气促等症状应及时就医。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去高感染风险场所,疫苗接种可预防特定病原体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