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

青霉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毒性反应、赫氏反应、二重感染及血清病型反应,防治措施需根据具体反应类型采取针对性处理。

1、过敏反应:

青霉素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甚至过敏性休克。防治关键在于用药前详细询问过敏史并严格进行皮试,出现轻度过敏立即停药并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并建立静脉通道。

2、毒性反应:

大剂量静脉注射可能引发中枢神经系统毒性,表现为肌阵挛、惊厥等症状。防治需控制给药剂量与速度,避免鞘内注射,肾功能不全者应调整剂量。出现神经毒性需停药并给予镇静药物。

3、赫氏反应:

治疗梅毒或钩端螺旋体病时可能出现寒战高热、病灶加重的治疗矛盾现象。防治措施包括治疗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预防,发生后给予解热镇痛药配合补液治疗。

4、二重感染: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口腔念珠菌感染或伪膜性肠炎等菌群失调症状。防治需避免滥用抗生素,必要时联用抗真菌药物,出现腹泻症状应进行粪便菌群检测。

5、血清病型反应:

用药后7-14天出现发热、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Ⅲ型变态反应。防治以停药为主,严重者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配合抗组胺药缓解症状。

使用青霉素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避免饮酒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出现任何不适症状需立即就医,治疗期间定期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日常饮食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可适量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用药后观察30分钟无反应方可离开医疗机构,随身携带药物过敏警示卡以备急救时参考。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