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训练越及时越好

脊髓损伤会给患者带来终生残疾,给患者本人及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遗憾。进行迅速、规范的手术治疗、及早康复,有利于伤员以后的功能恢复,减少致残率和致死率,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

早期康复治疗包括两个时期。在急性不稳定期(损伤后或脊柱脊髓术后约2至4周之内),康复训练每日1至2次,训练强度不宜过量。

早期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

1.关节活动度训练:对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应超过90度;对胸腰椎不稳定者,髋关节屈曲不应超过90度。因为脊柱不稳,如果超过上述角度可能会对脊柱脊髓造成二次损伤。

2.肌力增强训练:原则上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当运动,使在急性期过程中不发生肌肉萎缩或肌力下降。

3.呼吸功能训练:包括胸式呼吸(胸腰段损伤)和腹式呼吸训练(颈段损伤),体位排痰训练。胸廓被动运动训练:每日两次适度压迫胸骨使肋骨活动,防止肋椎关节或肋横关节粘连,但有肋骨骨折等胸部损伤者禁用。

4.膀胱功能训练:在急救阶段,因难以控制入量多应用留置尿管。在停止静脉补液之后,开始间歇导尿和自主排尿或反射排尿训练。

在急性稳定期(不稳定期后至伤后八周左右)应强化康复训练内容,每日康复训练时间总量应在两小时左右。在强化急性不稳定期的有关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体位变换与平衡训练、转移或移乘训练、轮椅训练等。

在早期康复结束后,根据伤员情况可以在专业康复机构或社区、家庭进行后期康复训练,同时在心理医生、家属的配合下进行心理康复,其目的是引导伤员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