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后肌受损后的症状有哪些
旋后肌受损后主要表现为前臂旋转疼痛、握力下降、局部肿胀、活动受限及肌肉萎缩等症状。
1、前臂旋转疼痛:
旋后肌的主要功能是使前臂旋后,受损后会在旋转动作时出现锐痛或钝痛,尤其在拧毛巾、转门把手等动作时加剧。疼痛可能向肘关节外侧放射,严重时静息状态下也会持续隐痛。早期可通过冰敷和制动缓解,若持续不愈需考虑局部封闭治疗。
2、握力明显下降:
由于旋后肌协同屈腕肌群维持抓握力量,损伤后会出现持物不稳、握拳无力等症状。患者常描述拿水杯或提重物时突然脱力,这与肌肉收缩时疼痛抑制和肌纤维部分断裂有关。康复期需进行渐进式抗阻训练恢复肌力。
3、局部肿胀瘀斑:
急性损伤后24小时内可能出现前臂近端肿胀,伴随皮下瘀血。这是肌纤维微血管破裂导致的炎症反应,触诊时有明显压痛。需抬高患肢并加压包扎,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吸收。
4、旋转活动受限:
旋后肌挛缩或粘连会导致前臂旋后角度减小,被动旋前时疼痛加重。慢性损伤者可出现关节僵硬,表现为梳头、反手扣内衣等动作困难。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松解和关节松动术。
5、肌肉萎缩变形:
长期未治疗的严重损伤可能引发旋后肌废用性萎缩,表现为肘关节下方肌肉轮廓变平,与健侧对比明显不对称。此时需肌电图评估神经支配情况,结合电刺激和营养支持治疗。
旋后肌损伤后应避免提重物及重复旋转动作,急性期可选择前臂吊带制动。恢复期可进行温和的旋后抗阻练习,如用弹力带做缓慢旋后训练,配合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饮食促进肌纤维修复。建议睡眠时保持前臂中立位,防止肌肉挛缩。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夜间痛,需及时排查是否合并桡神经深支卡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