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骨刺指是什么 足跟骨刺怎么办
足跟骨刺即跟骨骨质增生,通常由长期劳损、足底筋膜炎、肥胖、钙代谢异常及年龄因素引起,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矫正鞋垫、局部注射及手术等方式干预。
1、长期劳损:
足部长期超负荷运动或站立会导致跟骨反复微损伤,刺激骨质异常增生形成骨刺。建议减少长时间行走或站立,选择缓冲性好的运动鞋,配合热敷缓解局部炎症反应。
2、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慢性炎症可牵拉跟骨附着点诱发骨质增生,常伴随晨起第一步剧痛。可采用牵拉训练增强筋膜弹性,口服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严重时需体外冲击波治疗。
3、肥胖因素:
体重超标会增加跟骨承重压力,加速退行性改变。通过低热量饮食结合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减轻体重,目标BMI控制在18.5-23.9范围内。
4、钙代谢异常:
绝经后女性或维生素D缺乏者易出现钙盐沉积异常。需检测血钙磷水平,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如骨化三醇,同时增加奶制品、深绿色蔬菜摄入。
5、年龄因素:
中老年人跟骨脂肪垫萎缩导致缓冲能力下降,骨关节退变加速。建议使用硅胶足跟垫分散压力,每日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避免赤脚行走。
日常需避免穿硬底鞋或高跟鞋,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运动鞋;进行足底筋膜牵拉训练时,可坐位用毛巾套住前脚掌向身体方向缓慢牵拉;饮食注意补充富含钙质的乳制品、豆制品及海产品,每周进行3-5次水中运动减轻关节负担;疼痛急性期可采用冷敷减轻肿胀,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且影响行走,需考虑关节镜下骨赘切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