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B超报告应该怎么看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B超报告解读需关注病灶位置、大小、形态特征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囊壁厚度、内部回声、盆腔粘连程度等。
1、病灶位置:
B超可显示异位病灶在卵巢、子宫直肠陷凹或盆腔其他部位的分布。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多位于双侧,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较厚且内壁欠光滑。子宫腺肌病则可见子宫肌层增厚伴不均匀回声。
2、囊肿特征:
典型巧克力囊肿在B超下呈均匀低回声或磨砂玻璃样改变,囊内可能出现细密点状回声。囊壁厚度超过3毫米、存在分隔或乳头状突起时需警惕恶性可能。囊肿直径大于4厘米可能压迫周围器官。
3、血流信号:
彩色多普勒可检测病灶血流情况。良性异位囊肿周边血流信号较少,若出现丰富血流或低阻力指数需进一步排查。子宫腺肌病病灶区常表现为星点状血流信号。
4、粘连评估:
B超能显示子宫后倾固定、卵巢与子宫粘连等间接征象。严重盆腔粘连时可见脏器边界模糊、活动度降低。输卵管积水或积血可能提示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
5、伴随病变:
需注意是否合并子宫肌瘤、卵巢畸胎瘤等其它盆腔病变。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累及肠道或膀胱,表现为相应器官壁层增厚或结节状改变。
建议患者在月经周期第5-7天复查B超以提高检出率,检查前需排空膀胱但保留适量尿液。日常避免高雌激素饮食,适量运动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定期随访中应对比历次B超报告中的病灶变化,若出现痛经加重、囊肿快速增长或CA125显著升高需及时就诊。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和肿瘤标志物能更准确评估疾病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