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内固定物有什么材料要求
内固定物的材料选择需满足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耐腐蚀性、可降解性及影像学兼容性等要求。
1、生物相容性:
内固定材料必须与人体组织相容,避免引发免疫排斥或毒性反应。医用不锈钢、钛合金等金属材料因表面氧化层稳定,能有效减少组织反应。高分子材料如聚醚醚酮具有与骨组织接近的弹性模量,可降低应力遮挡效应。
2、机械强度:
材料需具备足够抗拉、抗压和抗扭转性能以维持骨折端稳定。钛合金的疲劳强度优于不锈钢,适合承重部位固定。可吸收材料如聚左旋乳酸初期强度需满足6-8周骨痂形成期的力学需求。
3、耐腐蚀性:
长期植入材料需抵抗体液腐蚀,钴铬钼合金在氯化物环境中表现优异。表面处理技术如阳极氧化可提升钛合金耐蚀性,避免金属离子释放导致骨溶解。
4、可降解性:
可吸收材料需匹配骨愈合速度,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通常在12-18个月完成降解。降解产物应为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毒代谢物,避免局部酸性环境影响骨再生。
5、影像学兼容:
钛合金伪影较小利于术后CT评估,碳纤维材料完全不影响MRI检查。金属标记点设计需在X线下清晰显影以便术中定位。
患者术后需保持均衡营养摄入,每日补充1200毫克钙质及800国际单位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早期进行非负重关节活动度训练,6周后逐步增加抗阻运动。定期复查X线观察内固定位置及骨痂生长情况,避免过早负重导致器械断裂。吸烟患者必须戒烟以减少血管痉挛对骨愈合的影响,控制血糖水平可降低植入物感染风险。康复期间建议采用高蛋白饮食搭配深绿色蔬菜,适度晒太阳有助于维生素D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