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炎是由病毒、细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原虫、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或由感染所致的脊髓灰质或(和)白质的炎性病变,以下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其临床特征。
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1.化脓性脊髓炎
青壮年好发。因脊髓受侵部位不同可表现为颈痛、胸背痛和束带感,双下肢麻木、无力、干燥等。
2.急性脊髓炎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大多数病例为儿童和青壮年,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1~2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无季节性,病情严重,有些病例病情凶险。常见于皮疹后2~4天,患者常在疹斑正消退、症状改善时突然出现高热、痫性发作、昏睡和深昏迷等。
4.亚急性坏死性脊髓炎
多数患者为50岁以上男性。临床以进行性的脊髓脊神经根炎为主要表现。约半数可有急性的疼痛和感觉障碍,或间歇性的坐骨神经痛。
5.结核性脊髓炎
多见于青壮年,病前可有结核接触史或结核史。通常缓慢起病,在出现脊髓症状的同时有低热、纳差、消瘦、盗汗等。脊髓损害常为不完全性,出现病变水平以下的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脊髓炎后遗症
1、感觉障碍
患者的病变阶段以下的所有感觉都会缺失,在感觉消失水平上缘会出现过敏区或者束带样感觉异常。随着病情的慢慢恢复感觉平面会逐步下降。
2、运动障碍
患者会出现脊髓休克,表现为截瘫、肢体及张力低和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特征。休克期在三个星期左右,脊髓会严重损害,合并肺部及尿路感染并发症。
3、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患者早期会出现尿便潴留,没有膀胱充盈感,膀胱会充盈过度而导致尿失禁,但是这种情况会随着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慢慢改善。患者的皮肤可能会有轻微的皮损、水肿、角化过度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