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什么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表现为肢体缺血性疼痛、间歇性跛行、皮肤温度降低、溃疡或坏疽以及脉搏减弱或消失。该病症状发展通常经历早期血管痉挛、进行性血管闭塞和终末期组织坏死三个阶段。
1、缺血性疼痛:
早期表现为活动后肢体远端(如足趾)酸痛或胀痛,典型特征为夜间静息痛,患者常因剧痛抱膝而坐。疼痛与血管炎症导致的血流灌注不足直接相关,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持续性剧痛。
2、间歇性跛行:
行走时因肌肉缺血出现小腿或足部痉挛性疼痛,迫使患者停下休息后缓解。跛行距离随血管狭窄程度缩短,从初期数百米逐渐减少至数十米,是肢体缺血的典型功能性表现。
3、皮肤温度降低:
患肢皮温较健侧明显下降,触诊呈冰凉感,尤以肢端为著。温度差异可通过红外热成像检测,反映局部微循环障碍程度,严重者可出现皮肤苍白或发绀等颜色改变。
4、溃疡或坏疽:
晚期因持续缺血导致趾端或足跟部出现难以愈合的溃疡,边缘呈锯齿状伴剧烈疼痛。未及时干预可发展为干性坏疽,坏死组织干燥发黑,与健康组织分界清晰,可能继发感染形成湿性坏疽。
5、脉搏减弱:
足背动脉、胫后动脉等外周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超声可见管壁增厚伴血流信号中断。约60%患者伴随游走性浅静脉炎,表现为皮下条索状硬结伴压痛。
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避免被动吸烟,每日进行Buerger运动(平躺抬高下肢45度至苍白后下垂)改善侧支循环。饮食宜低脂高纤维,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注意肢体保暖但禁止直接热敷。冬季外出需穿戴保暖鞋袜,修剪趾甲时避免损伤皮肤,发现趾端颜色改变或破损应立即就医。建议每周监测双下肢皮温、颜色及感觉变化,合并糖尿病者需将血糖控制在空腹7mmol/L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