梗阻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梗阻性黄疸可通过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胆肠吻合术、药物治疗及营养支持等方式治疗。梗阻性黄疸通常由胆管结石、胆管肿瘤、胆管狭窄、胰腺疾病及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
1、内镜治疗: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解除胆道梗阻的微创方法,适用于胆管结石或良性狭窄。通过内镜放置支架或取石网篮,能快速缓解黄疸症状。该技术创伤小,但对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术后需监测胆红素水平变化。
2、穿刺引流: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常用于肿瘤压迫导致的恶性梗阻。在影像引导下建立体外胆汁引流通道,可有效降低胆道压力。该方法为姑息性治疗手段,需定期更换引流管并预防胆道感染。
3、手术治疗:
胆肠吻合术适用于无法解除的远端胆管梗阻,通过建立胆汁旁路改善症状。手术方式包括胆总管空肠吻合、肝管空肠吻合等,术后需关注吻合口漏及反流性胆管炎等并发症。
4、药物辅助:
熊去氧胆酸可促进胆汁排泄,减轻胆汁淤积症状。腺苷蛋氨酸具有保肝降酶作用,合并感染者需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生素。用药期间需定期复查肝功能指标。
5、营养支持:
梗阻性黄疸患者常伴有脂肪吸收障碍,需补充中链甘油三酯及脂溶性维生素。建议采用低脂高蛋白饮食,每日分5-6次少量进食,必要时给予肠内营养制剂支持。
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应保持引流管通畅,每日记录胆汁引流量及性状。饮食选择易消化的鱼肉、豆腐等优质蛋白,搭配蒸煮的根茎类蔬菜。避免高脂食物及酒精摄入,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胃肠蠕动。出现寒战高热、陶土样大便或皮肤瘙痒加重时需立即就医。长期带引流管者需每周消毒穿刺部位,定期复查腹部超声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