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转移酶高是怎么回事
谷氨酰胺转移酶升高可能由酒精性肝病、脂肪肝、药物性肝损伤、胆道梗阻、病毒性肝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戒酒、减重、停用肝毒性药物、解除胆道梗阻、抗病毒治疗等方式干预。
1、酒精性肝病:
长期过量饮酒会直接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内的谷氨酰胺转移酶释放入血。典型表现为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实验室检查除该酶升高外常伴随γ-谷氨酰转肽酶显著增高。治疗核心是严格戒酒,补充B族维生素,重度患者需进行保肝治疗。
2、脂肪性肝病:
肥胖或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会引发轻度炎症反应,造成酶指标异常。患者多合并腰围增粗、血脂异常,超声显示肝脏回声增强。通过控制每日热量摄入、增加有氧运动减轻体重后,多数患者酶水平可逐渐恢复正常。
3、药物因素:
解热镇痛药、抗结核药、部分抗生素等具有潜在肝毒性,可干扰肝细胞代谢功能。常见于用药后2-8周出现乏力、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见转氨酶与谷氨酰胺转移酶同步升高。发现异常后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必要时采用护肝药物辅助恢复。
4、胆道梗阻:
胆结石、胆管狭窄等导致胆汁排泄受阻时,该酶会反流入血显著升高。特征性表现包括皮肤巩膜黄染、陶土色粪便,影像学检查可见胆管扩张。需通过内镜取石、支架置入或外科手术解除梗阻,同时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5、病毒性肝炎:
乙型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发肝细胞炎症时,酶水平通常中度以上升高。患者可能有输血史或家族史,伴随低热、关节痛,血清学检测可明确病毒类型。需进行抗病毒治疗,定期监测肝功能与病毒载量,肝硬化患者需加强肝癌筛查。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限制动物内脏、肥肉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适量食用西兰花、核桃等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快走、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避免使用成分不明的保健品。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体检监测肝功能指标,出现持续酶升高伴消瘦、腹水等症状需及时肝病专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