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穴位排胆结石

许许多多的人都知道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但是相信很多人,对于的这种疾病仍是不完全了解,有些人就单单认为胆结石,就是胆囊内长了块石头,这只是一种简单的认知,面对胆结石的治疗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下面就了解一下结石形成的原因,并且中医穴位排胆结石的方法。

在临床上治疗结石的药物很多,利用中药排石能平衡血液酸碱度,净化血环境,改变结石体质;排石通淋口服液讲究辨证施治、标本兼治,使阴阳平衡,一般不会复发。

种是神志情绪。如果一个人如果经常受到精神刺激,或者感到情志抑郁,这些都将会直接的导致肝气失调,气机不畅,肝胆硫泄不利,进而湿、痰、热、食、血也随之而至,则进一步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堕阻,湿热内生,时间久了就结聚成石。

第二种是不健康生活方式。有许多的人得胆结石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他们常常暴饮暴食,或者常常思虑过度、感到劳倦或长久居住在湿气重的地方,这将都会造成脾胃损伤,进而日子久了就积累了进一步形成了痰,积阻于肝胆,使胆汁排泄不畅而发病。

第三种是外部湿气入侵。当人的机体长期处在湿气重的环境下,那么湿气将会入侵人体,尤其是湿气入侵化为热,湿气首先会影响脾胃后直接影响肝胆,肝胆被湿气入侵后,就导致了气机不扬,胆腑之清汁,被邪热侵袭煎灼,后日久成石。

第四种是蛔虫。一个人的饮食如果不健康,那么就大大的增加了让蛔虫进入到体内的几率,蛔虫一旦进入胆腑,就将会影响胆的“中清”和“通降”,从而导致胆汁在胆囊内阻塞,时间长了就病变成了结石。

第五种是淤血阻滞。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则血行淤阻或湿热望滞肝胆,日久则热与血结,终可成积或聚;而胆石形成后又可导致被血之症,互为因果。以上的五种是中医结石胆结石产生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明白的是胆结石的发生绝对不只是偶然,这反而与我们日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其实预防胆结石的发生很简单,只要我们做到养成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那么胆结石就会远离我们的生活!.

中医穴位排胆结石的方法----针刺疗法:针刺具有解痉止痛、利胆、排石、止吐等作用,但是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似嫌不足,一般需同时配合中药内服。体穴取阳陵泉、中脘、丘墟、太冲、胆俞等。每次留针半小时,每天2~3次。耳穴可取神门、交感、胆囊、胰、十二指肠等。应用口服排石汤和用针刺来刺激胆汁分泌和调整胆道的舒缩活动,在一部分病人中取得了排石的效果,可以提高率,但是中医中药对于较大结石,排出就较困难;胆囊中的结石由于胆囊管细小,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胆管结石大于1.5cm或胆囊结石大于0.5cm,一般就不适合用中医中药来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