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肿了怎么消肿 脚后跟肿的消肿方法介绍
脚后跟肿可通过冷敷、抬高患肢、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消肿,通常由外伤、跟腱炎、滑囊炎、骨刺、痛风性关节炎等原因引起。
1、冷敷:
急性肿胀期可采用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2小时重复。低温能收缩局部血管,减少组织液渗出,缓解红肿热痛症状。注意避免冻伤,冰袋需用毛巾包裹。
2、抬高患肢:
平卧时将患肢垫高20-30厘米,利用重力促进静脉回流。建议每天抬高3-4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可配合踝泵运动(脚尖上下摆动)增强消肿效果。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炎症性肿胀;痛风急性发作需使用秋水仙碱片。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所有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冲击波治疗适用于慢性跟腱炎。建议每周2-3次,疗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需由康复科医师制定个性化方案。
5、手术治疗:
跟骨骨刺压迫软组织时可考虑关节镜微创手术,顽固性滑囊炎需行滑囊切除术。术后需配合康复训练,恢复期约6-8周,具体方案由骨科医师评估决定。
日常应选择足弓支撑良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建议BMI保持在18.5-23.9之间。饮食注意低嘌呤,限制动物内脏、海鲜摄入。可进行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每日泡脚水温不超过40℃。若肿胀持续超过72小时或伴随剧烈疼痛、皮肤发紫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