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哪些
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过敏反应、胃肠道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毒性及血液系统异常等类型。
1、过敏反应:
药物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荨麻疹、血管性水肿,严重时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常见于青霉素类抗生素、造影剂等药物,与个体免疫系统异常应答有关。轻度过敏需立即停药并口服抗组胺药物,严重过敏需使用肾上腺素抢救。
2、胃肠道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抗生素等易引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药物直接刺激胃黏膜或改变肠道菌群是主要原因。建议餐后服药,必要时联用胃黏膜保护剂或益生菌制剂调节。
3、神经系统反应:
部分抗菌药物可能引发头痛头晕,镇静类药物会导致嗜睡乏力。这些反应与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影响中枢神经传导有关。调整用药剂量或更换药物种类可改善症状。
4、肝肾毒性:
抗结核药、解热镇痛药长期使用可能损伤肝细胞,表现为转氨酶升高;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造成肾小管损害。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给予保肝护肾治疗。
5、血液系统异常:
化疗药物可能引起白细胞减少,抗癫痫药可能导致血小板降低。这类反应与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关。出现血象异常需立即就医,必要时使用升白细胞药物或输注血小板。
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身体反应,避免饮酒及辛辣刺激饮食。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药并就医,切勿自行调整用药方案。保存完整用药记录有助于医生判断不良反应原因,老年患者及肝肾功能不全者需特别注意药物蓄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