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的依据是什么
表浅手术切口感染的判断依据主要包括切口局部红肿热痛、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等临床表现,结合白细胞计数升高和细菌培养阳性等实验室检查。
1、局部症状:
切口感染早期表现为切口边缘红肿、局部皮温升高,触诊有压痛。随着感染进展,切口可能出现跳痛或持续性疼痛,伤口敷料可见黄白色脓性渗出物,严重时切口缝线处可见脓液渗出。
2、全身反应:
患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8℃。伴随寒战、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心率增快、呼吸急促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表现。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明显上升。严重感染时可出现电解质紊乱和肝肾功能异常。
4、微生物证据:
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常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革兰阳性菌。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抗生素选择。深部组织活检培养阳性率更高。
5、影像学表现:
超声检查可发现切口深部积液或脓肿形成。CT检查能清晰显示感染范围及深度,判断是否累及肌层或筋膜。对于复杂感染,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
术后应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切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合理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切口张力增加。遵医嘱规范使用抗生素,不擅自停药。注意监测体温变化,出现发热及时复诊。加强手卫生,预防交叉感染。